找到相关内容1148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觉囊派的特点

    世俗空可以除常见,胜义有可以除断见”故无论中观唯识皆未能离断常,本派才是远离之了义大中观,作为本派的不共之特点。  《土观宗派源流》代表应成派批判觉囊派“如来藏遍一切情器,恒常坚固”(该书119...空,空无所有的顽空,是无遮断空,世俗空,是真性绝灭论。法身本具一切功德,属智慧观照之境,非凡情可以测度。(《他空庄严论》149页)  谛是一法的两面,他们的世俗自空论,是把胜义和世俗完全分开,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1640344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的启示

    不和合的执著,那就等于是灭除了一切生死流转的因缘,等于是圆满了菩提的不生灭性,那么实相无相不生不灭的清净本心正觉,就一证永证了。这里强调的是远离法与非法的执著。若不能远离,那就容易落入世尊所...”,就意味着性相不一不二、色空不一不二,就意味着举凡性相、色空、心物、体用、理事等等统皆“”干“一”净,就意味着“不可取不可说”。虽然如此,但为了弘法度生,此“干一净”的境界,也可以说名为如来藏心...

    许锦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4040948.html
  • 正知正见——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五

    二六二)尔时,阿难语阐陀言:“我亲从佛闻,教摩诃迦旃延言:‘世人颠倒依于,若有、若无;世人取诸境界,心便计着。迦旃延!若不受、不取、不住、不计于我,此苦生时生、灭时灭。迦旃延!于此不疑、不惑、不由于他而能自知,是名正见,如来所说。所以者何?迦旃延!如实正观世间集者,则不生世间无见;如实正观世间灭,则不生世间有见。迦旃延!如来离于,说于中道:所谓此有故彼有……’”◎这几段经文与前面有重复,主要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0548038.html
  • 诸法实相研究

    坐禅三昧经卷下、大日经疏卷一、大乘大义章卷中、注维摩经卷、法华义记卷、四念处卷三、三论玄义、宗镜录卷四十]  取相,谓取执于生死、涅槃、之相。故不知空法而妄取诸法相之惑,称为取相惑。取相惑指见思、尘沙、无明等三惑。据天台四教仪载,集谛即见思惑,又称见修、四住、染污无知、取相惑等,故以见思惑为主,取执六道生死之相,乃称取相惑。又尘沙惑取执涅槃之相,无明惑取执之相,亦称取相惑。  若能了解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0851414.html
  • “中”的四种释义

    实相。又僧叡《中论序》云:“以中为名者,照其实也。”此“照”是显义。所以立中为名者,目的是为了显示诸法实相的真实义,所以名“照”。“中以正为义”者,即是说“中”是不偏,离诸见的正见,“正”是不偏义,如《华严》云:“正法性远离,一切语言道,一切趣非趣,悉皆寂灭相。”此正法性就是真如实相,真如实相是远离的中正,“趣”是轮回生死,“非趣”是解脱。也就是说生死和涅槃都是本来寂灭不可得。所以说此正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1465165.html
  • 念佛一心必知--雪庐老人

    若知极乐、弥陀为自心所造,念弥陀即念自性,生极乐即生自心,此即“理念”。知“事念”,便可得“事一心”,虽然见思未断,然能伏住,带业往生。能“理念”,便可得“理一心”,不为烦恼菩提、生死涅槃的之见所乱。由于心开见本性,所以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皆是心影,无物可乱,一切皆是阿弥陀佛。 (丙)不乱薰习 能“理念”者,乃上根之人,因不为所乱,故能断惑。至于中根者,虽未悟理,但佛号提起,即能伏惑。若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576572.html
  • 《金刚经赞》研究——兼论《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》(九)

    从“看心”、“息心”、“离”等三方面进行归纳。  、看心说  众所周知,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是禅宗最突出的思想,甚至就是禅宗的标致和口号!特别是达磨祖师传来的祖师禅,作为中国禅宗的真正开端,其...。但信真谛,守自本心。故《维摩经》云:“无自性、无他性,法本无生、今即无灭”。此悟即离,入无分别智,若解此义,但于行知法要,守心第一。此守心者,乃是涅槃之根本,入道之要门,十二部经之宗,三世诸佛之...

    达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42758.html
  • 智顗的“三谛”思想及其所依经论(2)

    为极。譬杂色裹珠,光随色变,缘所见之光,亡其本体;玄黄之色,堕落乘。《大经》云:“声闻之人,但见于空,不见不空;菩萨之人,非但见空,亦见不空。”…别教人指不但空为极,迥出,如云外月,弃取中。…既不会正体,摄属何法?但空是化他之实,但、不但是自行、化他之实,出中是自行之权。并他经所说,非今体也。今经(指《法华经》)体者,体化他之权、实,即是自行之权、实,如垢衣内身实是长者。体自行、化他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852381.html
  • 四宗要义讲记

    实有自性”吧了。  第四章 诸宗各别的中道  “四宗诸师各于自宗远离常、断之理:婆沙师说:果法生时因法灭故,远虽常;因法无间有果法起故,远离断边。”  “经部师说:诸有为法相续转故,远离断边;...之智为究竟中道也。”  “又:各宗所许粗、细无我,于一一上远离之理,皆须了知。此中仅述其总相或略举一例耳。”  “若以应成派义衡量之,则自续派以下一切诸部皆堕常、断。然各派自计是许远离之...

    法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2938115.html
  • 读辩中边论

    决择的教来辩别中正邪的理,名“辩中边论”。  在本论最后“释名愿施分”中,颂出所明中道法,显示具有深密等五义。颂说“此论辩中,深密、坚实义,广大、一切义,除诸不吉祥。”世亲于中字,释为三义一、本论于心行上能双辩处中及边行,如虚妄分别及诸障等是边行,菩提分法与波罗蜜多等净智是中道行。、本论能双辩中种所缘境,如遍计执等是所缘境,依他、圆成是中所缘境。三、本论正辩远离初后的中道法故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347984.html